一年过去,士官选(套)改临近收尾了,不少兵爸兵妈这会心里全是悬着的,尤其那种等通知,左盼右盼,是不是这次能留队,结果名单出来发现自家儿子没中,这就忍不住琢磨,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听他们聊,有的说体能差点,有的说平时没啥表现,有的直接认了,天赋有限。选改这事儿,里面门道真不少,不是只靠运气,全看自己过不过硬,下面这几个“硬指标”,你家儿子占了几条,基本就知道情况了。
身材这事先说,部队最看体能和精气神,有些娃回来探亲,家长都发现不太对劲,脸圆了,肚子也有了,原来瘦小伙子,现在有点走样,训练不积极,体能达不到,考核是真卡人。有时候想想,体能真的一眼能看出态度,每次体能测评掉链子的,留队压力大。自己管不住嘴,每天不动弹,身上赘肉越来越多,部队对这种自律能力差的战士基本不会考虑优先留队。
有人家觉得自己娃不错,学习时候老师夸,参军时候自己觉得是希望,到了部队怎么没什么动静?想想,家里好几年没收到啥喜报,或者表彰信,成绩平平,身边都是优秀战友,比比那个先进,竞争激烈,自己娃成绩不突出,军功章跟没见过似的。这种情况,父母心态往往是觉得外人看不见孩子的好,可部队不是家长,能不能选上,全看硬成绩排行榜,谁的表现都摆在明面,公平竞争,轮不到哪个角落里没有声音的战士冒出来占名额。
聪明是一方面,情商也是考验。前线连队里其实维护气氛很重要,天天闷头做事,跟战友说不上两句话,或者性子太直,脾气倔,说话冲,遇到事不懂协商,同一个班同一个排,意见不合,容易影响队伍团结。部队民主测评,问的是“能不能一起搞训练,能不能共同完成任务”,人缘是一环。成绩不错但朋友少、沟通难,遇到评议,票数自然就低,不是大家不愿意帮,是大家都喜欢和谐靠谱,不添乱的队友。
懒惰和矫情这事最明显,天天说自己进步,看起来有点成绩,实际跟战友比,差距立刻显现,训练偷懒,生活也喜欢说“不行,太累”,有时候脾气还不小。家教养成的习惯,其实很难一下改变,平时能躲就躲,遇到任务找借口,同年战友都在一步步努力,这种“只说不做”的人,队伍里很难留下。部队不喜欢拖后腿,谁都看得出来,工作能力一般,生活态度不行,交际也不积极,这样的留队机会就少。
犯大错很少,平时一样小错不断,这种娃得多说两句,部队有些家长经常接到电话说“孩子最近需要注意纪律,超过三次请家里说说”,处分记录一查,基本年年有,每次事情不大,但多了就是问题,评选时候直接影响名次,有处分自动扣分,选改基本没戏。平时不小心,纪律意识淡薄,怎么竞争得过守纪认真的同龄人。家里抱怨归抱怨,其实就是自己娃没把规则上心,部队讲纪律,只认结果,不认理由。
有关系这事早已经不灵,父母有的觉得自己有点门路,哪知部队这几年风气早变,靠关系拉动名额,根本没人搭理,选改全看成绩,只要硬指标不够,再硬的关系都没用,连队里这年头金钱送不出去,关系也帮不上。家有实力也没办法,遇到政策严,一切都透明,留队说到底是靠自己实力,没法走捷径。
其实说回来,选改留队这事到了最后,全是自己硬核能力决定。体能、成绩、沟通、纪律、态度,都摆在纸面上,对比下来没有任何灰色空间,能留下的,部队绝对喜欢这种全方面优秀的战士。家里孩子没选上,不用心疼,真的是综合差距,回来让他自己琢磨琢磨,找找原因,补一补短板,各方面进步了,下次还有机会。找到问题,比埋怨环境更靠谱。
每年选改,留队成功的都是真的靠实力和成绩,回家探亲,父母可以问问经验,啥秘诀,啥战术,啥工作方法,孩子讲出来,其实就是一句话,努力、踏实、不耍脾气。现在部队选改很公平,谁好谁坏看得清楚,刷关系不顶用,刷金钱更没门,真正想留下,干净自律、有成绩,人缘好、纪律严,家长也放心。
所有家长别太焦虑,选改这事不会藏着掖着,日常表现、实际成绩都记录在册,只要自家娃没选上,真是自己还差那么一点,这也是大家公平竞争的结果。下次再参评,把上面这些条都补一遍,瓶颈一个个突破,改正拖拉、告别偷懒、锻炼身体、调好心态,部队自然愿意把最靠谱的战士留下。这才是每年选改真正的“秘诀”,靠的是实力和表现,根本没有运气和捷径。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