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利润暴增735%! 高德红外的股东们可能自己都没算明白:这家军工厂去年全年净赚1.8亿,但今年前6个月居然就干出了1.9亿的利润。 更让人坐不住的是,五家军工企业中报清一色利润翻倍,北方导航甚至从去年赔钱变成今年血赚1.2亿,这种集体暴富在军工史上头一遭。 "
当你翻开最新军工企业成绩单,会看见惊人的数据在跳舞。
高德红外发布公告显示。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落在1.5亿至1.9亿元区间。
同比增幅达到735%至957%。
这种火箭式蹿升背后是订单的集中兑现。
该公司在2024年签下的6.85亿海外军贸合同开始回款。
加上民用红外芯片生产线全速运转。
生产线现在三班倒都满足不了需求。
去年他们总营收26.78亿元。
今年仅第一季度营收就冲到6.8亿元。
45%的增长曲线陡得像是爬山电梯。
镜头转向特种钢材供应商广大特材。
他们的净利润数字更夸张。
半年时间狂揽2亿元。
同比飞涨368%。
要知道去年全年也就赚了1.14亿。
现在半年业绩几乎达到去年全年两倍。
车间里核电用特种钢板生产线上。
工人们每天经手的都是单价上百万的高端货。
中国重工的报表同样闪瞎眼。
15亿至18亿元的净利润区间。
折算下来增幅达181%至238%。
船坞里正在赶工的第三艘航母配套订单。
还有核潜艇部件交付计划排到了年底。
车间主任手上压着超千亿的未完成订单清单。
工人加班补贴比工资还高。
北方导航上演了逆转戏码。
去年还在盈亏线上挣扎。
今年直接拿出1到1.2亿元的净利润。
车间里高超音速导弹的导航部件堆成小山。
昼夜不停的卡车往外运货。
“十四五”末的集中交付计划把他们推上风口。
生产周期从180天压缩到120天。
工人抱怨喝水都没时间。
航天科技的报表里藏着玄机。
0.68亿至0.95亿元的净利润看似漂亮。
1628%至2315%的增幅更是惊人。
但这是卖掉子公司股权的财务操作。
如果扣除这笔意外之财。
实际主营业务增长有限。
军工企业的疯狂涨势不是孤例。
整个板块最近三个月整体上涨16%。
从红外探测器到特种钢材。
从导弹导航到舰船制造。
整个产业链都在开足马力。
统计数据显示。
军工电子国产化率已经突破70%。
相控阵雷达用微波芯片的进口依赖度降至三年最低点。
车间里的设备铭牌正批量换成国产品牌。
海外订单成了新引擎。
中东某国采购无人机的订单金额超百亿美元。
中国产翼龙系列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升到20%。
福建舰模型出现在巴西国防展上。
泰国海军派了考察团蹲在造船厂三个月。
技术出口在悄悄改写贸易地图。
军品采购模式也在变化。
以前“五年一签”的大合同。
如今拆分成滚动式分批交付。
北方导航的装配车间为此改造生产线。
柔性制造系统现在能同时处理7种型号订单。
车间主任桌上贴着“单日交付300套”的军令状。
阅兵倒计时带来额外动力。
9月3日这个节点就像发令枪。
装备方阵里每辆战车都需要配套系统。
高德红外的焦平面探测器正在批量出货。
工人三班倒赶制的高端芯片。
最终会变成受阅装备上的“眼睛”。
主机厂的压力却突然增加。
航发动力一季度净利润暴跌95%。
军品定价机制改革卡在成本传导环节。
原材料涨价的压力无处释放。
财务室里成本核算表堆了半米高。
上游企业笑得最欢。
生产雷达射频芯片的铖昌科技营收增长365%。
军工电容龙头火炬电子车间扩充三倍人手。
材料端的企业在毛利率上碾压整机厂。
广大特材的毛利率比去年抬升了6个百分点。
数控机床的利用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
美国通过稀土法案后。
国内原材料企业绷紧了神经。
北方稀土的生产调度会上。
调整出口结构的方案连续讨论三天。
物流部开始调整海运航线。
现在军工企业的车间里。
设备轰鸣声比任何时候都密集。
高德红外的生产进度表上。
海外订单标注着红色加急标识。
芯片车间全自动设备24小时亮着绿灯。
广大特材的炼钢炉前。
操作工在电子屏上输入第368炉参数。
核电主管道用特种钢水缓缓注入模具。
质检员手中的光谱仪闪烁着蓝光。
军工产业链条上每颗螺丝钉都在加速转动。
车间里弥漫着一种兴奋的压力。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