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印度空军3架法国阵风战机、1架苏-30MKI和1架米格-29在印巴边境被悉数击落,而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机毫发无伤。
这场空战震惊全球,却让两个国家陷入沉默:越南和印度。 他们宁愿花10倍高价买欧美武器,或守着俄罗斯的老旧装备,也绝不碰中国制造的“王者装备”。
这背后,是一场交织着历史心结、战略误判和地缘野心的复杂博弈。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后,印度将中国视为“国运毁灭者”。 尽管战争已过去60多年,印度军方仍将“不买中国武器”写入潜规则。
一位印度退役军官直言:“进口中国装备等于向敌人鞠躬。”
这种情绪甚至影响政策——印度政客为讨好选民,主动回避与中国军事合作。
越南的抗拒更直白。 1979年中越战争虽短暂,但越南至今非法占据中国南沙29个岛礁,两国海上摩擦不断。
一名越南学者透露:“越南军方会议提到中国武器时,会场会突然冷场。 ”
这种沉默源于恐惧——越南70%的现役装备来自俄罗斯,而中国战机击落俄制战机的战绩,让越南不得不承认技术代差,却无法放下身段。
越南空军主力仍是30架苏-30MK2和10架老式苏-27,这些俄制战机故障频发,战备率不足50%。
俄乌冲突后,俄罗斯连越南订购的苏-57都无法交付。 越南转而求购法国阵风,但单价2亿美元的天价让军费仅67亿美元的越南望而却步。
讽刺的是,越南并非不知道中国武器的性价比。 歼-10CE在巴基斯坦形成战斗力仅需18个月,价格不足阵风三分之一。
但越南军方坚持:“俄式武器经过实战检验,中国装备只是纸面数据。 ”这种固执让越南陷入恶性循环:买不起欧美新装备,俄制武器又断供,只能让老旧的米格-21再飞十年。
印度更上演了“去中国化”的荒诞剧。
2025年7月,印度军方下令全面排查武器中的中国零件,结果发现:无人机核心部件70%来自中国,阿琼坦克的电容、热成像仪甚至空调压缩机全需中国供应。
一名工程师吐槽:“如果真禁用中国零件,我们只能退回冷兵器时代。”
但印度仍坚持高价采购法国阵风,即便它在实战中被中国战机碾压。
越南和印度拒绝中国武器的深层原因,是忌惮中国的“反侵略锁死机制”。
越南曾试图吞并柬埔寨和老挝,甚至梦想统一东南亚。 而印度三次印巴战争分裂巴基斯坦,至今仍图谋控制尼泊尔、不丹,甚至觊觎中国西藏。
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军售策略戳中了他们的痛点。
巴基斯坦装备歼-10CE和红旗-19防空导弹后,印度空军在边境完全丧失优势。
更让印度恐慌的是,中国武器普遍搭载“地理围栏”技术——一旦用于跨境攻击,系统会自动锁死。 印度陆军参谋长曾抱怨:“买中国武器等于给自己戴镣铐。 ”
越南同样担忧。 若用中国武器攻击南海岛礁或柬埔寨,可能瞬间变成废铁。
这种恐惧推动越南转向“竹子外交”:经济靠中国(中越贸易占越南GDP 30%),军事却拉拢美日印。
2024年,越南与法国签署防务协议,甚至考虑引进韩国K-9自行火炮和以色列间谍系统,构建“去中化”防御网。
尽管越南印度官方排斥中国武器,民间产业链却无法切割。 越南军工企业偷偷进口中国机床生产步枪,印度无人机工厂拆解中国零件“洗产地”。
更讽刺的是,越南为节省成本,将俄制S-300导弹的维修外包给中国技术团队;印度“国产”布拉莫斯导弹,60%传感器产自深圳。
当柬埔寨用中国翼龙无人机巡逻边境、泰国用VT-4坦克演习时,越南和印度正为政治正确付出代价:越南以10倍单价买西方二手货,印度因排查中国零件导致军工成本飙升30%。
这场“去中化”运动,成了大国自尊绑架国家利益的鲜活样本。#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