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点燃的那一刻,我想象中的青藏高原,并非热闹盛宴。夜色下,天地辽阔,冰川冷得像一张死者的脸。野生牦牛侧耳听远处的动静,狐和狼躲在藏青色的坡道后颔首窥望。五千五百米的天穹上,稀薄氧气和无休止的风本就冷清。这边烟花一声裂响,彩色火光炸开,但在高原极端的自然环境里,任何热闹的人工景象,都像一颗异物,格格不入。
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表演在高原之巅上演,主办者是著名户外品牌始祖鸟,以及纵横国际的“爆破艺术家”蔡国强。艺术追求无可厚非,品牌营销亦在情理之中。可惜,这一切都脚踩着一条天然的红线——脆弱环境。事件发酵得比那几分钟烟花还快:环保人士抢先敲警钟,网友们群情激奋,指责声和追责声像海浪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主办方“环保烟花”的自我标榜,仿佛在说“没事,小意思”。听起来,像医生告知你“手术只有万分之一死亡率”,便以为人人都能全身而退。
于是,始祖鸟和蔡国强的团队,带着精英式的体面与权威,连夜祭出了完美声明。道歉,归于低头认错的常见流程,用“环保材料”、“清理修复”等几块老掉牙的木板,试图钉死一扇正在晃动的大门。声明里还提到后续评估补救,官腔不生硬,也不动情,甚至有那么点职业倦怠症:“我们再评估看看,咋补就咋补吧。”与此同时,地方生态环境局最初拍胸脯保证手续齐全,话音还未落—更高级别调查组已进驻。熟悉的剧本里,这种“上下一反转”,本就是中国社会事故舆论场上的常规操作。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老故事,有点直击灵魂。上世纪九十年代,《红河谷》摄制组在同一片土地上,为了拍雪崩效果,竟直接引爆卡若拉冰川。结果,人类几十分钟的好镜头,换来冰川万年的创伤。二十八年过去,卡若拉冰川依旧没能长好脸,而“炸冰川拍电影”的梗,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反面教材。如今,又有烟花在冰川山谷中炸响,不禁让人怀疑,历史的教训是不是总有人专门收藏,遗憾的是他们不看。
站在证据的角度,烟花是不是有那么大威力?环保烟花是不是就真用“环保”就能洗清一切?事实上,烟花的主要成分是氧化剂和金属粉末,即使号称“生物可降解”,气体颗粒物的产生依然不可避免;高原上稀有的环境,外来物质的影响更深远。野生动物对“不明爆炸声”异常敏感,小动物的栖息、迁徙,甚至直接影响繁育。一场营销活动,真的值得这群动物为你“上火”?
更现实一点,哪怕现场“人工手动清理”,高原
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