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车间外工业用水管道疑似漏水时,需按照快速响应、精准定位、安全修复、预防复发的流程处理,避免水资源浪费、设备损坏或安全隐患。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操作细节:
一、紧急响应:控制风险
关闭总阀门
操作:立即找到工业用水管道的总控制阀(通常位于水表井、泵房或车间入口处),顺时针旋转关闭。
注意:若阀门锈蚀无法关闭,联系物业或消防部门协助,切勿强行操作导致阀门损坏。
备用方案:若总阀门失效,关闭车间内所有用水设备(如冷却塔、清洗机),减少水流压力。
安全警示
在漏水区域周围设置围挡或警示牌,防止人员滑倒或触电(尤其是积水靠近配电箱时)。
若漏水导致地面塌陷或管道裸露,立即疏散周边人员并上报安全部门。
二、初步排查:确认漏水迹象
观察环境
地面痕迹:检查管道周边地面是否有积水、泥泞或植被异常茂盛(长期漏水会导致土壤湿润)。
声音异常:夜间或安静环境下,用耳朵贴近管道或地面,听是否有“嘶嘶”或“咕噜”声(水流通过裂缝或空洞的声音)。
水表读数:记录水表初始读数,关闭所有用水设备后观察1-2小时,若读数增加则确认漏水。
检查暴露点
重点检查管道穿墙处、弯头、阀门、法兰等连接部位,查看是否有水渍、锈蚀或结霜(低温管道)。
案例:某工厂发现阀门密封垫老化,导致水从法兰处渗出,形成持续滴漏。
三、精准定位:使用专业工具
压力测试
步骤:
关闭总阀门,连接打压泵至管道。
向管道内注水并加压至工作压力的1.5倍(如工业管道工作压力为0.6MPa,则加压至0.9MPa)。
稳定压力后观察30分钟,若压力下降超过0.05MPa,说明存在漏水。
细化定位:分段关闭管道分支阀门,观察压力下降速度,确定漏水回路。
声波探测仪
原理:漏水点因水流冲击管道壁或周围介质(如土壤)产生振动,通过传感器捕捉声波信号。
操作:
沿管道走向每0.5-1米移动探测仪,记录信号强度。
信号峰值处即为漏水嫌疑点(需排除环境噪音干扰,如交通振动)。
案例:某化工厂通过声波探测发现地下3米处管道因腐蚀穿孔,定位误差仅0.2米。
红外热像仪
适用场景:低温管道(如冷冻水)漏水时,漏水点温度低于周围区域。
操作:加热管道至恒温后扫描,温度异常区域即为漏水点。
气体示踪法
向管道内注入氢气或氦气(无毒、易扩散)。
用气体检测仪在地面扫描,浓度Z高点即为漏水位置。
优势:适合深埋管道或复杂地形。
四、开挖修复:安全施工
开挖准备
手续:若需破路或占用公共区域,提前向市政部门申请开挖许可。
防护:设置围挡、警示灯,夜间施工需穿戴反光背心。
工具:准备挖掘机(大范围开挖)或铁锹(小范围精细开挖),避免损伤其他管线(如电缆、燃气管道)。
修复方案
小口径管道(DN≤100mm):
切割损坏段,用热熔连接(PE管)或卡箍连接(钢管)更换新管。
大口径管道(DN>100mm):
焊接修复:清创后对焊,需进行X光探伤检测焊缝质量。
哈夫节修复:适用于紧急情况,用分体式卡箍包裹漏点,无需停水。
防腐处理:修复后对钢管外壁涂刷环氧树脂漆,防止二次腐蚀。
回填与恢复
回填土分层夯实,每层厚度≤30cm,避免沉降导致管道受力不均。
恢复地面(如沥青、混凝土)需养护3-7天,达到强度要求后再通车。
五、预防措施:降低复发风险
定期巡检
频率:每月检查暴露管道,每季度检测地下管道(使用声波或红外设备)。
重点:检查管道支架是否松动、防腐层是否脱落、保温层是否破损。
水质管理
安装过滤器,减少水中杂质对管道的磨损。
定期排放管道内沉积物(如冷却水系统需每周排污)。
智能监测
安装流量计和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用水量异常。
部署物联网(IoT)系统,当压力或流量突变时自动报警。
应急预案
制定漏水应急流程,明确责任人、联系方式和维修资源(如备用管道、快速接头)。
定期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关闭阀门、排水等操作。
六、案例参考
某汽车制造厂:通过压力测试和声波探测,发现车间外冷冻水管道因施工损伤导致漏水,开挖后更换1.2米管道,修复后安装智能监测系统,漏水率下降90%。
某食品加工厂:采用气体示踪法定位地下消防水管漏水点,修复后节省年用水成本12万元。
通过系统化处理,工业用水管道漏水可实现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定位、48小时内修复,同时降低长期运维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