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腾讯和网易的长青游戏大战,像是中老年广场舞队的炫技比拼——谁的动作新,谁就能多活两拍,谁的裤子更闪亮,谁就能多吸纳两个广场舞新鲜人。至于最后比输了怎么办?没事,咱起码还能拗个造型留张合影,发朋友圈。
别说,这场“长青游戏”热,活脱脱是养生堂+套路贷的混合体。你可别以为这是副健康补品,其实是资本市场最擅长的安慰剂:明面上告诉玩家,游戏可以陪你到老,内里则安抚自己的焦虑——万一下一个爆款胎死腹中,老子还有老母鸡摇钱树。
先别忙着感动,还是先讲讲这两位大哥:腾讯和网易。事先声明,这篇稿子不是给他们做广告。毕竟这些大厂,从不缺广告,只缺一点自尊和创新。
你们有没有发现,中国游戏圈现在也走向了“养老模式”?原来大家都在追求快感和爽感,争做短视频的精神股民;如今则变成了“长青”赛道比寿命——不拼谁爆款多,只拼谁死得慢。历史告诉我们,长青游戏不是谁的新发明,顶多是厂商操盘新概念: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长青树,至于是不是转基因,那就看市场有没有新药管控。
回到事实本身。所谓“长青游戏”,就是那种能持续收割用户智商税二十年,还能让玩家觉得自己在玩儿人生的游戏。据点点数据统计,全中国三十款主要长青游戏,腾讯和网易包了七成。没错,剩下的三成,就是被国产单机和二厂休闲洗脑的市场——给他们一点空间呼吸,免得腾讯和网易的铁蹄太响,扰了梦。
腾讯长青游戏的路子,主打“MOBA+射击”,口号喊得比某些减肥app还狠。《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这些年老色衰的产品,依然被摆在餐桌当主菜。内部还定了金标准:年流水超过40亿、季度日活500万以上,一句话总结,就是“活着就好,活得有钱就更好”。
网易就不一样了。它偏爱MMO这碗老鸡汤,煮得咕嘟咕嘟,每年都要往里加点新料,一煮就是十年。《梦幻西游》《阴阳师》“你方唱罢我登场”,跟朋友圈里的养生博主似的,每年都要给自己刷一轮“功效升级”。高层丁磊也喜欢拿周期说事:“咱们得做长线,最少5—10年。”这话吧,听着很有规划,其实就是怕游戏猝死,提前给自己买了强力保险。
网易和腾讯的长青矩阵,一个玩精品化,一个赛平台化。腾讯把长青游戏当成大马车,一车拉起来全是小驴子,谁跑得快谁就上主力。网易则像老中医,宁可手里的药材少一点,也得多熬两锅,冲着长远疗效去。可别被表象骗了,网易那套“长期主义”,其实就是找理由给新游戏续命,不行就做潜力股,实在不行就拉黑。
两家分歧还不止这些。腾讯“国内国外”双线筹码,海外市场越来越重,明星产品流水暴涨。网易依然信守本土情怀,最大收入还在内地拼单。这就好比一个人出国留学顺便抽中了绿卡,另一个还在老家跑山路练体格,谁强谁弱,得看市场脸色。
看到这里,很多吃瓜群众开始问:为何长青游戏概念这两年突然这么火?其实很简单,这是大厂们爆款焦虑坏到无药可治,于是自创了一剂精神鸦片。以前游戏公司拼爆款,拼到最后,发现自己连最后一根灯草都点不着,用户审美又升级,做新游戏还费钱——最终发现长青游戏最省事。只要IP稳,玩法变,外加微创新,资本市场立刻点个赞——反正你们不是买新游戏,是买股票。
腾讯高管早就公开承认爆款难产,宁愿用“长青”这个伪养生词来忽悠永不厌倦的市场。长青游戏之所以成为新宠儿,就是因为它既能让厂商安全下庄,也能让资本有了估值参照,不用天天追求新鲜血。海外那些老腊肉游戏IP,比如任天堂、暴雪,谁不是靠一茬IP割完再割下一茬?腾讯、网易学得贼快,连股东都欢喜。
资本对“长青”有新古典主义情怀,反正能一直赚钱,微创新就能获得持续付费。对投资人来说,无非是多了个能测年化利润的模型,谁家游戏能熬夜不猝死,谁家股票就值钱。腾讯、网易的PE都一十几,海外公司三十,资本虽然饥渴,饮水不忘思饥——谁敢说不是长青游戏的麻药?
长青游戏还是厂商对自己说的“安全词”,就像洗脚城的按摩师傅,问你要不要再按十分钟,明着安慰你,其实只是多收点小费。多端互通成为新风口,端游和手游,主机和PC,界限已然消失。腾讯的《无畏契约》,网易的《燕云十六声》,都在双端狂推,玩家天天跨平台刷副本,真是比双十一抢购还拼命。全平台互通不是厂商良心,核心还是怕用户流失,顺带蹭上GaaS(游戏即服务)这股海外歪风。
GaaS是什么?说白了就是电子游戏的拼多多,买断制的产品没人爱了,大家都要搞“持续更新+无穷氪金”,让用户沉迷到“一天不登录就浑身难受”。腾讯、网易内部早就开会,研究如何把老游戏换皮变新,让社群运营直追抖音哥的直播间。全球65%的游戏企业奔着GaaS去,剩下的30%在家闭门苦修。等有天没人玩了,就发一张纪念明信片:“感谢大家曾经陪伴我们长青。”
厂商自己也没有打算真的“永久长青”。网易去年丁磊亲自上阵,亲手砍掉一批不行的项目,资源全压在主力长青项目上。腾讯也持续优化工作室,把人往重点项目上赶,原来片区自治制变成集权制,大家都像开早会的保健品公司,总有人要唱主旋律。
所以说,“长青游戏”更像是行业大厦的避难绳索。游戏公司全员上船,觉得能抵御创新失败、行业周期、投资人放水。可现实从不美好,自诩长青,一下就成了自嘲段子:你以为自己长青,结果不过是比别人死得慢一点,临终还能和对手拼个体面安乐死。
讲到这里,很多人以为长青游戏之争只是俩大厂在下围棋,其实没那么佛系。这是场进攻战,谁先夺得“长青棋盘”,谁就能在下一个周期活得更滋润。腾讯高管当年也说过,游戏行业是没尽头的“战争”。你输了一次不要紧,关键是能不能熬到下一轮收割。
两家公司打一仗不奇怪,从早年的端游小冲突,到手机吃鸡的肉搏战,再到如今的长青阵营,你方唱罢我登场,谁也没有绝对胜负。腾讯死守MOBA和射击,网易背靠MMO当根基。如今腾讯的铁王座,随时要防守网易了上一轮猛攻:像《七日世界》《界外狂潮》《漫威争锋》这些新游戏,丁磊亲自下场博弈,刷足戏份。网易说射击类游戏是红海,但红海里有机会,腾讯也不敢松气。
玩家的审美已经天翻地覆,不再满足于“刚枪”,还要沉浸、要社交、要画质、要剧情——这年头,连CF都快写诗了。老板们想创新,奈何用户越来越挑剔,玩法越来越卷,最后拼的还是“谁能持续换皮,谁能不被嫌弃”。
双循环也是决胜关键。内循环说的是国内死守阵地,外循环就是一起出海抢地盘。谁能在海外割韭菜,谁就能再续一波命。腾讯早年高举高打,出海买买买;网易后来裁员收缩,专注研发,主机、PC全线布局。大家都不希望局外人看见:其实两家才是真正奔着“老年世界”去的——谁的钱包更厚,谁就能熬到地球冷却。
话说回来,长青游戏也是资本炒作下的伪命题。你以为它能让厂商永葆青春,其实就是怕死,怕新爆款胎死腹中,怕市场新一轮周期里自己灭亡。这就好比游戏玩家以为自己每晚都是王者,其实只是一个周更皮肤的韭菜——区别只是割完一次能不能再长出新芽。
腾讯和网易还会一战。面对长青游戏的自我麻醉,他们会不断追求新生,拼业内外循环,争夺品类王座。不管是玩家还是投资人,最终都得承认:长青的不是游戏,是大厂的生命力,是谁能撑死最后一口气。至于真正的创新,谁还敢奢望?能活下去就算赢家,这话听着很丧,仔细一想其实很真实。
最后,送所有长青游戏一句诗:大厂长青,玩家不老。只要钱在路上,生命总能续杯。厂商返老还童未必容易,续命路上总得有人埋单——谁说游戏不是生活,谁能熬过周期,谁就是赢家。剩下的,就让批量自嘲和冷幽默,慢慢熬进下一个每况愈下的黎明。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