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在亚洲杯上以“残阵”逆袭摘银的消息,像一颗炸弹在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
球迷们的欢呼声几乎掀翻了网络,各种庆祝和感慨的帖子刷屏不断。
然而,在一片沸腾的庆祝声中,两位现役NBA球员的“静音模式”却显得格外刺眼。
杨瀚森和崔永熙,这两位被寄予厚望的球员,在亚洲杯结束后竟然没有公开发声,甚至连一句简单的“恭喜”都没有。
这种沉默,究竟是低调还是另有隐情?
先来看看中国男篮在亚洲杯的表现。
赛前,这支球队被外界普遍看衰,周琦、张镇麟、赵继伟等7名主力缺席,甚至连最后时刻杨瀚森也因NBA训练营冲突退出。
然而,这支“不完整”的球队却一路爆冷,决赛中与卫冕冠军澳大利亚鏖战至最后一秒,最终以89-90惜败摘银。
胡明轩的绝命三分、赵睿的带伤拼搏、大学生王俊杰的横空出世,让球迷看到了久违的血性与希望。
可以说,这支球队用实力证明了“缺谁都不怕”的硬气。
然而,亚洲杯过去3天,落选主力的反应却成了另一焦点。
周琦转发战报并引用名言“向上攀爬的路比登顶更热血”,张镇麟简短寄语“会越来越好的”,赵继伟直接打出“胜利者!满分”的标签。
就连归化球员李凯尔也发文祝贺:“干得好,硬汉们!”这些发声不仅展现了他们对球队的支持,也让球迷感受到了他们的情感与态度。
相比之下,杨瀚森和崔永熙的沉默就显得格外突兀。
杨瀚森的沉默尤其引人猜测。
亚洲杯前,他因与开拓者训练营时间冲突申请退出,篮协最终“破例”放行。
这一决定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他专注NBA是明智之举,也有人质疑他错过为国争光的机会。
如今,男篮用亚军证明“缺他也能行”,杨瀚森是否后悔?
毕竟,队友王俊杰凭借亚洲杯表现被美媒呼吁“该拿NBA合同”,而他自己夏季联赛场均10.8+5.3+3.8的数据虽亮眼,却仍需为NBA出场时间挣扎。
崔永熙的缺席则因伤病。
篮网裁掉他后,球迷曾担忧其生涯前景,但近期他透露康复顺利,计划10月复出。
即便如此,亚洲杯期间他也未像其他队友那样发声支持。
这种沉默,究竟是养伤期间的刻意低调,还是对国家队比赛的漠然?
两位NBA球员的集体沉默,与赵睿“珍惜每一场国家队比赛”的哽咽形成鲜明对比。
或许,沉默背后有各自的考量:杨瀚森可能避免舆论风波,专注适应NBA;崔永熙或因养伤低调。
但球迷的期待很简单——无论身在何处,心系国家队应是本能。
毕竟,王俊杰、胡金秋们用亚洲杯银牌证明:穿上国家队战袍的荣耀,从来不是“鸡肋”,而是蜕变与认同的起点。
那么,杨瀚森和崔永熙的沉默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他们对国家队比赛的轻视,还是另有隐情?
或许,答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沉默已经引发了球迷的广泛讨论。
有人表示理解,认为他们需要专注于自己的职业生涯;也有人感到失望,认为他们应该在国家队需要时站出来发声。
无论如何,亚洲杯的银牌已经证明了中国男篮的实力与潜力。
这支“残阵”球队用血性与拼搏赢得了尊重,也让球迷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而对于杨瀚森和崔永熙来说,他们的沉默或许只是暂时的,但球迷的期待却是永恒的。
毕竟,穿上国家队战袍的荣耀,从来不是“鸡肋”,而是蜕变与认同的起点。
最后,让我们用一句犀利的反问句收尾:“当国家队需要你时,你会选择‘发声’还是‘静音’?”这个问题,不仅是对杨瀚森和崔永熙的提问,也是对所有球员的思考。
毕竟,国家队战袍的荣耀,从来不是“鸡肋”,而是蜕变与认同的起点。
本文旨在分享有趣的内容,无任何不良暗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