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菲律宾军舰在仁爱礁附近海域反复试探之际,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匆匆踏上了前往华盛顿的行程。
他的目标明确而迫切:巩固军事同盟,换取贸易利益,在南海棋局中为自己增添筹码。然而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一场精心准备的“拉拢大戏”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反转,场面一度陷入令人窒息的沉默。
马科斯此行背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他急切期望美方能大幅降低对菲律宾出口商品的关税壁垒——这直接关系到数十亿美元的贸易逆差。2024年美国对菲律宾贸易逆差已激增至49亿美元,较前一年暴增21.8%。特朗普曾在4月威胁征收17%的“对等关税”,随后更扬言若8月1日前未达成协议,税率将跳升至20%。
另一方面,马科斯试图将贸易谈判与安全合作捆绑。他多次强调南海紧张局势是深化美菲防务合作的核心原因,期望以菲律宾的地缘战略价值换取美国的经济让步。在他抵达华盛顿当天,《南华早报》分析指出,菲律宾正试图通过安全牌换取“比越南和印尼更优惠的待遇”。
经过三周紧张谈判,特朗普在会谈后高调宣布“重大成果”:美国对菲律宾商品关税定为19%。这个数字耐人寻味——相较威胁中的20%仅仅下降了1个百分点,被媒体称为“象征性让步”。更具戏剧性的是,美方同时宣布菲律宾将对美国产品实行零关税。这种明显不对等的条件,让专程来访的马科斯在离开白宫时竟未发表任何公开评论,联合声明也迟迟不见踪影。
马科斯(资料图)
贸易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特朗普政府已将贸易议题与盟友的安全诉求彻底切割。昆西研究所专家萨朗·希多尔分析认为,“马科斯政府幻想用安全合作换取经济让步,但特朗普显然把贸易视为比军事对抗更优先的‘国家安全问题’。”
贸易谈判的尴尬仅是序曲。当会谈转向中国话题时,椭圆形办公室的气氛陡然凝固。马科斯面对镜头侃侃而谈“保卫领土主权”的必要性,强调“最强大的伙伴一直是美国”,试图将美菲关系塑造成对抗中国的堡垒。
特朗普的回应却让所有在场者屏息:“我不介意他(马科斯)与中国相处融洽,因为我们与中国也相处得很好,我们关系很好。”他直视着马科斯重复道:“你正在与中国打交道根本不会困扰我。”现场画面捕捉到菲律宾总统表情瞬间僵硬,嘴角凝固的笑容与游移的目光暴露了内心的震动——精心构建的战略叙事被当面拆解。
马科斯(资料图)
更令马科斯难堪的还在后头。特朗普紧接着向媒体宣称,在他重返白宫前,菲律宾已“倒向中国”,是他成功将其拉回美国阵营。这种将主权国家物化为政治筹码的表述,彻底消解了马科斯试图展现的独立外交姿态。
事实上,特朗普的商业现实主义贯穿始终。他在宣布关税协议时特意提到:“磁铁(稀土磁体)正以创纪录数量从中国运来。”这句看似随意的补充,暗示了中美间切实的利益纽带远比对菲律宾的口头支持来得实在。
这场会面撕开了国际关系中的一层温情面纱:当小国试图在大国博弈中左右逢源时,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议价能力。马科斯政府幻想用安全合作换取经济红利,却被现实无情击碎。特朗普政府清晰传递出冰冷信号——贸易是贸易,安全是安全,美国不会为盟友的“站队”支付额外溢价。
而中国对此保持着战略定力。就在马科斯访美当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态:美菲合作不应针对第三方,更不该挑动地区对抗。这既是对华盛顿的提醒,也是对马尼拉敞开的对话窗口。
马科斯(资料图)
当马科斯走出白宫时,他手中握着的是一份关税仅降1%的协议和美国对中国关系的明确背书。这与其启程时“深化同盟对抗中国”的雄心形成了辛辣对比。菲律宾在南海的冒险行动不仅未能换来实质回报,反而暴露了其战略定位的尴尬——在安全上被当作棋子,在经济上被视作市场。
这场外交交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当全球性大国基于实际利益调整关系时,夹缝中的国家更需要清醒认知自身位置。试图靠制造冲突换取盟友关爱的做法,终将被商业现实和政治计算击得粉碎。马尼拉需要明白的是——真正的国家利益不在于选边站队的戏剧性表演,而在于能否在主权尊严与发展需求间找到可持续的平衡点。
在华盛顿七月的热浪中,马科斯或许该思考:当美国连1%的关税都要锱铢必较时,那些关于“共同防御”的豪言壮语,究竟价值几何?#热点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