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今年新能源车圈的小旋风,岚图算是横空出世,把吃瓜群众都看懵了吧。
有人还在问东风是不是要玩一波“蔚来2.0”,结果人家直接把港股上市申请悄悄递了过去——这速度,堪比高铁开进股市,40天交表,103%的年复合增长,毛利率干到了21%,真不怕被银行经理看见都羡慕上头。
咱们冷静点,先别被这些数字晃花了眼。
三年前,岚图初露头角,武汉工厂的LOGO才刚贴上,媒体们飞奔着追问:“国企里面还能长出新势力吗?
”此时此刻,空气里飘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气氛。
谁能想到,这一波“央企新势力”的混搭风,会在短短几年里搅动整个新能源市场。
但你说,怪不怪?
我觉得,光看那工厂操作台的机械臂密度,比快递分拣中心还密集,工人兄弟满脸认真,只要按电钮和递螺丝刀。
自动化率官方唬人一句85%,现场师傅嘿嘿笑补刀:“拧门把手那四颗螺丝,剩下都不用操心。”
敢情,机器人都快打工比人还精了。
哎,这场景,有点像你家厨房变成了自动烘焙店,有时候人真的变成了配角。
传统老牌央企看得咬牙,“新势力”参观后眼里带着疑问:说好的国企路径呢?
怎的,讲起智能制造这一套,岚图比谁都敢花钱。
话说回来,花钱也是一门玄学。
别家还在给充电桩磕头拜佛,岚图自己拉上宁德时代干脆造了个“能量加油站”,
搞个5C电池,十分钟就能补进500公里,实验室里样包循环1200次还不掉队,人家的工程师在玻璃窗后一边拍桌一边点头:还不够,再狠点!
这烧钱方式,简直像游戏里猛砸氪金大招——可你看人家毛利率,从8%蹦到21%,“省着花”真不如“会花”。
外部环境呢,也是戏多得很。
欧洲人务实得很,不整广告那一套,直接租君岚图,Leasys一次购5000辆,还没等人家出口车,机场柜台都塞满了。
他们不管你是不是央企,也不管你东风家底多厚,问得就俩事:中国续航靠不靠谱?冬天掉电么?
等奥斯陆体验中心一开业,排队盛况就跟双十一买家电似的,外卖骑手都在旁边羡慕。
岚图也不是傻子,一套“先租后卖”玩得明明白白,欧洲人先开爽了,再被勾着买,这操作,比国内新势力撒广告钱,聪明太多。
你数一数,港股上市的招股书里最醒目的一个预言:2024年Q4首次单季盈利。
啊,你要说这不算啥,是不是投资圈的朋友都见识过类似的“盈利预测”?
其实这七个字背后,是岚图硬扛新势力“烧钱-融资-再烧钱”的死亡游戏,把盈利提前打包送进自家账本。
三年只推三款新车,款款均价都在35万往上。
别人想的是降价捞量,岚图偏要涨价树牌。
听说销售部门的老总苦笑:“总部天天督促定价高一点,要是便宜了,对不起央企的这张脸。”
听起来凡尔赛,仔细琢磨下,这种“品牌洁癖”,也真有点央企那味儿。
不过,说那么多好,也不是全无隐忧。
前期研发三年砸进去90个亿,账上到底留了多少,暂时没人能说清。
招股书里大方展示专利:1519项批下来,4783项在审核队列。
这些数字,看着诱人,可专利要真发掘效益,还得靠车在外头跑起来卖。
接下来,岚图野心不小,2026年前铺九款车型,渠道数量从300暴增到1000家,钱从哪来?
上市融资本就是一针强心剂,可维持马拉松奔跑,需要的可不仅仅是当下一时爽。
毛利能不能把单季盈利变成全年不亏,还得看接下来的四个季度,谁都不想最后变成一地鸡毛。
这里有个很明显的突破:
岚图把“央企”和“新势力”这两张牌,原本是水火不容,强行缝在一起,玩成一件功能满分的冲锋衣。
左手攒国企的授信,银行开绿灯。
右手该新势力哪里又亮刀,一点都不手软。
既敢在奥斯陆和德系老牌比续航,也敢在广州车展跟蔚来PK定价。
这么一看,岚图已经不是谁家小弟,俨然成了新能源车圈的狠角色。
但话说回来,消费者到底买不买账?
现场销售谈得最溜的一个问题就是:“以后会不会官方降价?”
销售眼神一翻:“咱央企,说话算话,不玩隔夜变脸的戏码。
”这调侃句,买家听了有点乐,旁边竞争对手估计要咬牙。
技术、毛利率、出海路线,全给资本市场画了个三角,港股窗口已开,哪怕风正劲,人家也等着投资者买单。
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三角故事有些玄乎,说白了,等你哪天去欧洲自驾时,一眼瞅MPV不再挂大众夏朗标,而是岚图的大LOGO,还真有可能。
也许你在国内高速服务区也会发现,800V超充桩不再只属于特斯拉,岚图和宁德的标,闪烁起来。
央企真要是跳起新势力的舞步,行业不得不跟着唱和,每一个节拍都像重新改编了,谁能不紧绷神经?
不过,看着岚图这一路跑得风风火火,还真不敢断言后面一定一帆风顺。
毕竟,新能源这碗饭不好端,竞争对手个个不是省油的灯。
一夜爆红毕竟容易,持续盈利才是王道。
你要说砸钱花几十亿搞研发,能不能一步走到位,还得看后面九款车上市时市场给不买账。
如果哪一天岚图自诩“央企高端新能源第一股”成为事实,那才是行业从内到外都得重新盘盘路数。
那话说回来,专利那么多,渠道扩张速度也很猛,能不能把专利变资金,把渠道变销量,有待验证。
要是经销商的钱包撑不住这样的高端定价,线下卖车队伍是不是也得跟着打鸡血。
谁都懂,那些“梦想家”、“以租代售”这些招数咱都见识过,但国外客户到底能不能被转化,长期是不是能像国内一样粘人,好像还得等市场跑一圈。
而且,别忘了,研发投入本身还在继续烧钱阶段,毛利率高不代表净利润高,招股书上的“首次单季盈利”究竟是真解决了烧钱死循环,还是账面风光,四个季度后见分晓。
岚图这波操作像极了篮球场上的“晃人妙传”,左顾右盼,脚步踩得溜,可关键一球是不是能击中,观众还没鼓掌,裁判也得再看几回放。
你说,央企是不是终于学会了新势力的爆炸节奏?
这事谁都没法给答案。
中国新能源市场,谁火谁凉,说不定都在一念之间。
等港股敲钟那一刻,或许大家终于能看到整个故事的高潮。
有人为技术点赞,有人吐槽涨价策略,有人担心渠道扩容的资金缺口,有人琢磨海外模式能不能落地。
产业升级,品牌转型,国内国外双线并行,老牌央企一身骚操作,岚图也像交响乐团里时不时冒出一个爵士即兴,管他的主旋律,音符炸裂才是风景。
说到底,这场新能源竞赛,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今天新能源,明天智能,后天再向后排奔赴自动驾驶。
会不会有下一个岚图,或者岚图能不能把故事讲足够长,很难说。
投资者闻风而动,消费者犹豫徘徊,业内大咖反复拆解打法——牛鬼蛇神齐聚一堂,谁都不敢轻易下注。
咱们聊了这么多,到底岚图下一步会怎么走,你怎么看?
未来三年谁会是新能源车圈的老大?
留言唠一唠,说不定下一个“怪物”,就在你家楼下等着加油呢。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