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钟赤兵独腿完成长征,贺子珍曾奋不顾身救援,晚年王家烈深表歉意

发布日期:2025-08-29 18:16 点击次数:130

当年在长征途中,有一支挺特别的队伍,就是“中央休养连”。

这支队伍的不同寻常之处就在于,有一些成员算是“特别”的人,比如邓颖超、蔡畅、贺子珍等都在里面,林伯渠、徐特立这些也都是休养连的成员。

除了这些妇女干部、家属,以及身体虚弱、年纪大的领导同志之外,休养连里还聚集了不少受伤的战士,就连他们的连长张宗逊,也是在夺取遵义战役中腿部遭受重伤。

1935年8月,“休养连”从四川西北部的黑水芦花一带出发,那会儿粮食 shortages严重,油盐都少得可怜,条件实在说不过去,还经常遭遇敌人的追击包围,行军的日子特别难熬。

有一天,正在赶路的毛泽东忽然得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休养连遭到敌机的轰炸,贺子珍被击中好几处,局势变得非常危急。

毛泽东一听到消息,马上赶了过来。被炸得伤痕累累的贺子珍,为了不耽误部队行动,打算安排大家把她留在当地休养。

毛泽东的态度坚定,他指定自己身边的一名警卫员和一副担架,用来说:“不管怎么说,也要把你抬走。”

一看到担架,疼得浑身直哆嗦的贺子珍这才回过神来,赶紧问:“钟赤兵还好吗?”

原来,那会儿休养正准备越过北盘江,队伍突然遭遇敌机狂扫,连长张宗逊反应敏捷,立刻命令大家快到附近的树林里躲藏起来。

这时,贺子珍一看,发现那位躺在担架上的同志还没有撤到树林里,竟然还暴露在湘江边上。

敌机呼啸着飞来,密集的子弹直奔担架而去。

危机万分时,贺子珍毫不犹豫,踮起脚尖一个箭步冲到担架上的伤员身边,用尽全力把他护在身下。

敌机狂烈扫射之后,贺子珍差点变成了一个血人。她伤得很重,身上多达17个伤口,而被她挡在身下的伤员则捡回了一条命。

那位“命挺硬”的伤员,就是钟赤兵。

钟赤兵原本是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位农民,后来加入红军时才改了这个名字。

到了1930年夏天,彭德怀带领红5军挺进平江。驻扎在平江期间,红军的队伍吸引了许多本地的年轻人纷纷加入。

16岁的钟志禄也报了名。

那会儿的钟志禄,虽然还挺年轻的,可已经算是当地手工业工人里的个小头儿了,还是共青团的团员。

报名的时候得写上名字,钟志禄想起自己在毛笔店当学徒时,老板说过的话:“红”就是“赤”,“军”就是“兵”,红军可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到红军里当兵,就不能讲“官”啊,“禄”的。

他一转念,向扩红的红军战士笑着说:“我叫钟赤兵。”

“赤兵,这名字挺有趣的,挺不错的,就这么叫吧。”

从那之后,钟志禄直接改头换面,改名叫钟赤兵。

一加入红军,钟赤兵就展现出勇猛作风,入伍那年就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当贺子珍把他救出来的时候,钟赤兵才21岁,但早就当了五年红军干部,战斗经验也算得上挺丰富了。

那会儿年初,他刚被任命为团政委,没过多久,他在娄山关的战斗中负了重伤,还断了一条腿,这才调到休养连上了。

娄山关那场战役里,马蹄声碎裂,喇叭声也变得哽咽,这次红军赢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场大胜。

不过,老兵们回想起来,这场战役其实没那么顺利,过程挺坎坷的。

1935年2月,红军长征抵达云南扎西,决定在当地进行调整。整支部队减编成了16个大团,钟赤兵担任第十二团的政委。

为了摆脱十多万敌军的追击与封锁,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向东转移,返回贵州,再次越过赤水河,夺取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借此在战斗中破敌的“围剿”。

情势危急,钟赤兵和团长谢嵩带领部队不断后撤,终于在贵州军阀王家烈的部队抵达之前,提前赶到赤水河边。他们利用三只小船,冲过二郎滩一带,成功渡过到河的东岸。

先头部队的意外现身,让毫无准备的敌军根本没反应过来,接着全军迅速行动,二次渡过赤水河,顺势攻下了桐梓县。

不过,敌人醒悟过来后,立刻调来了三个尖子团,很快就到了遵义,抢先占领了关键位置——娄山关,给红军的行动设下了障碍。

娄山关在贵州桐梓县城南边大约15公里,山峰高峻,地势险要,守起来不容易攻过去,是红军必经的重要关口。

接到上级安排后,第十三团闪电般赶到娄山关,然后对守敌展开了猛烈的攻击,很快就夺取了战场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关口。

可是,失去了制高点的敌人拼命反击,在山坡上的公路两边挖壕沟死守,把两军的主力搞得在山底下僵持不下。

主力部队迟迟突破不了防线,那十二团占了制高点,可没能及时得到支援,反而被敌人包围在山顶上,形势变得特别危急。

这样一来,钟赤兵收到了彭德怀的命令:赶紧带队过去,接替第13团,得快速从正面突破娄山关南坡的敌军,把娄山关口在1月26日天亮之前攻下来!

钟赤兵一接到任务,立刻启程,他和团长谢嵩带领全团的战士们顶着狂风暴雨,连夜赶了20多公里,一大早就到达了娄山关脚下。

就在这会儿,敌人又一次发动了反攻,山顶下的一块阵地被攻占,战场上的局势变得非常危急。

钟赤兵立马做出决定,自己和团政治处主任苏振华一块带头,带领侦察排和第一营的战士冲在前面,先向娄山关口发起冲锋。

这会儿,乌云密布,雨雾弥漫天地,战士们的衣裳都被湿透了,视线也变得模糊不清,十米开外的东西都难以辨认。

钟赤兵带头冲锋,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激励着战友们,大家都不怕死地往前冲去。

大约在清晨六点左右,钟赤兵带着战士们终于把点金山给拿下来了。

王家烈一听说红军把点金山占了,气得不行,马上集合了大量兵力,打算反击回去。

快到八点的时候,太阳出来了,山谷里的厚雾也慢慢散开。山脚下的敌军休整了一阵,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沿着弯弯绕绕的山路,呼啦啦地从娄山关下面冲上来,像在嚎叫一样。

钟赤兵根据地势占优势,有条不紊地指挥全营同志们占据高地,迎头迎战。大家一股劲儿地扔出不少手榴弹,又把机枪架起来,朝着冲上来的敌人猛扫射。

在密集火力的猛烈压制下,敌人的进攻被迫暂停,只得暂时退到山路两旁的壕沟里躲避。

上午10点左右,敌人又开始反击,两边又是火光四起,交火不断。

战斗一直打得火热,钟赤兵一看,弹药快用光了。

弹药都用完了,钟赤兵就带头用刺刀迎战,战士们和敌人拼得你死我活,场面十分凶猛。

突然,一颗敌方子弹飞了过来,紧贴着钟赤兵引爆,冲击力如狂风般袭来,把他狠狠甩在了地上。

警卫员胡胜辉听到爆炸的声音,赶紧跑过来,把钟赤兵扶了起来。钟赤兵的右腿被炸伤,站不住脚,鲜血不停地往外涌。

鲜血像泉水一样涌出,胡胜辉一下子吓得六神无主,急忙喊道:“政委,您受伤了,我背你赶紧后退!”

钟赤兵坚持说只是擦破点皮罢了,暗示他别太大声,不要吓着那些正在激战的战士们。

钟赤兵忍着剧痛,央求胡胜辉把他扶起来,可是腿劲使不上,胡胜辉只好搂住他的腰,把他扶到旁边的一块石头上坐下,然后帮他堵住不断流血的伤口,简单地包扎了一下。

胡胜辉撕开钟赤兵的右裤管,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子弹穿透了他的腿,小腿的骨头都碎了,胡胜辉随手撕下一块衬衫,缠了十多层布,可血还在不停地流。

胡胜辉刚准备转身去找卫生员,钟赤兵却叫住他,说:“先去把苏主任叫来,让他来安排战斗。”

苏振华听到消息赶了过来,一边用手紧紧护住钟赤兵,一边沉着地举枪射击,连续把冲刺过来的敌人击倒。

听说钟赤兵中弹受伤,谢嵩团长立刻下令让他立马撤下来,不过战斗正打得激烈,钟赤兵放不下心,咬紧牙关坚持着,坚决不肯退。

救护他的卫生员还没来得及给伤口包扎,敌人又开始了新一轮冲击,钟赤兵拖着受伤的腿,又重新投入到指挥战斗的行列中。

腿上受伤站不起来,他就趴在石头上,直到黄昏都还在血战。因为他的带动,战士们士气也跟着振奋,拼死拼活地战斗着,牢牢守住了阵地。

由于血流过多,快天黑的时候,钟赤兵晕过去了。这会儿,谢嵩带着大部分队伍也跟着冲了上来。

2月28日早上,红军按着安排冲破娄山关,迅速攻占了遵义城,战斗暂时停了下来,钟赤兵也被送到了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他的右小腿迎面骨已经全碎了,还有感染的可能,得赶紧截除。

当时红军的医疗条件实在是挺简陋的,钟赤兵的截肢手术没有麻药,也没有专门的医疗设备,工具就只是一把断成半截的木匠锯和一把普通的砍柴刀。

手术时,木匠锯不断地来回拉动,发出那刺耳的声音,持久不止,让人听着真是难以忍受。

正在做手术的钟赤兵一直保持沉默,双眼紧闭,满身冒汗,毫无声息。

医生看着他痛苦的模样,心里挺难受的,但也没办法,只能关心地说:“你实在疼得受不了,就大声叫出来,或许会舒服点。”

钟赤兵摇了摇头,还是没说一句话。他脑海里全是战场上倒下的战友们的身影,跟他们比起来,这些疼痛算得了啥呢?

这台手术耗了三个多小时,期间,钟赤兵反反复复昏迷又醒过来,但他从来没叫过一声疼。

他的坚韧不拔让在场的所有医护都感动得不行,有个年轻的小护士就在主刀医生身边看着手术全过程,她以前从没见过这么激烈的场面,也从没见过像他这么坚强的战士,一边细心护理,一边偷偷抹眼泪。

钟赤兵再次从昏迷中醒来的时候,手术也已经做完了,他那条右腿完全没了感觉。

身体里的疼痛虽然缓和了不少,可心里的苦楚却像潮水一样涌上了钟赤兵的心头。

才21岁嘛,还那么年轻,缺了一条腿,还能不能继续冲锋陷阵呢?

身体的缺陷让钟赤兵心里挺难过的,虽然他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残酷现实了,但和一年前在战斗中流弹炸掉左手拇指时比,这次的伤势对他将来的生活和战斗影响可要大不少。

更别说,一年前那场战斗刚结束,毛泽东主席还亲自给他颁发了一枚红星奖章,表扬他战斗灵活敏捷、勇敢果断,还鼓励他继续努力、不松劲儿。

可现在,自己动都困难,他可不想变成对部队没啥用的人。

可偏偏,命运又一次给了他狠狠一击。

贵州的夏天,真是少见晴朗的日子,连续阴雨不断,伤口怎么愈合都难事,这还得缺点消毒药品,钟赤兵的伤口感染了,小腿肿得厉害,差点变成跟大腿一样粗了。

伤口越发糟糕的同时,持续的高烧也跟着袭来,弄得钟赤兵时常陷入迷迷糊糊的状态。

病痛折磨得他迷迷糊糊,经常说一些胡言乱语,在昏迷中还会喊“冲呀、杀呀”,一旦醒来却只是呆坐着发愣。这样一来没多久,钟赤兵的眼窝都深陷了,整个人看起来憔悴得不成样子。

彭德怀对钟赤兵的情况挺操心的,得知他的病又变得更重了,特意跑到医院看望,屡次请求医生一定想办法把他救回来。

医生对钟赤兵的病情也是拼了命地照顾着,可那时候条件确实挺困难的,钟赤兵的伤口总是反复感染。为了把他从死神手里拉回来,医生下了狠心,先后做了三次截肢手术,才算是挽救了他的性命。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进行了三次截肢手术,差不多把他的整条右腿都截掉了。

可是,倔强的钟赤兵熬了过去,经受住了疼苦的考验,好不容易活了下来。

后来,钟赤兵常说自己这命算是捡来的,只有多为党和人民多出点力,才算没有白白接受党的培养。

青春年少的钟赤兵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挺了过来,之后,这份坚强他一直都没放下,一直带着。

那会儿,国民党军的围剿还在持续,红军的长征也没停下来。接着部队还得继续行军作战,考虑到钟赤兵刚刚做完手术,行动上很不方便,组织上就拿不准怎么安排钟赤兵才合适。

到底是让他留在当地乡亲家里继续养伤,还是让他和部队一块儿走长征呢?

起初,组织打算让钟赤兵和其他伤势严重的同志一块儿转移,然后寄养在当地可信赖的乡里人家里养伤。

偏偏,钟赤兵就是不愿意留下,他坚决要跟着部队走。为表达心意,在彭德怀来看望他的时,他还特意说:“无论怎样,我都不离开红军,就算爬,我也要跟上去。”

彭德怀望着他那瘦弱的身子,心里挺着急的,支支吾吾的,没有答应他。

一天,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一起来到医院,专程来看望、慰问受伤的战士们。

看到钟赤兵,毛泽东走过去,关心地问:“小鬼,又受伤了?”

钟赤兵指着自己空空的右腿裤管,嗚咽着,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看到钟赤兵如此痛苦,毛泽东也心领神会。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他开玩笑道:“要不要在娄山关立座碑,上面写着‘钟赤兵在此失了一只腿’。”钟赤兵嘴角咧着,苦涩地笑了笑,然后面对前来探望的领导,他坚决地说:“我不想留在老乡家养伤,就算死也要跟部队走。”望着身体虚弱但眼神坚毅的钟赤兵,毛泽东十分动容,又仿佛看到了去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在领奖台上的身影。

知道部队原上的打算和钟赤兵自己的心愿后,毛泽东立马变得严肃,他对身边的随从说:“钟赤兵打仗挺厉害,有战功的,他想跟着部队走,我们怎么能够不管他?就算得用人抬,也要把他抬着一起北上!”

周恩来听了这话,赶紧向身边的人叮嘱,“千万别让钟赤兵留在老乡家里,得把他送到中央卫生部休养连去,由人抬着一起去北上。”钟赤兵得知自己终于能跟着部队走,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忍不住哇哇哭起来。

就这么,腿有点跛的钟赤兵,被安排到休养连,跟着中央红军的直属部队一块行动。

部队一到贵州鼓山,粮食就紧缺得厉害,许多战士只好靠吃豌豆苗来充饥,实在没办法了。

钟赤兵轻声叫来警卫员,把自己干粮袋里只剩的半袋米拿出来,交到他的手里,叮嘱他转交给连队担架班的班长,希望班长能把这点粮食分给抬担架的民夫们。

班长明白,钟政委伤得不轻,肯定得吃点粮食,再说了,这些米也是钟政委自己靠吃豌豆苗硬挺过来省下的。虽然他坚持不要,但还是把那半袋米又退了回来。

钟赤兵坚持得很紧,他清楚自己一条腿还刚做过手术,基本上都是别人抬着自己走,自己一直躺在担架上,饿点也没关系,可是不忍心看到抬担架的人也饿着肚子啊。部队进入彝族、藏族居民集中的地方后,经常会遇到当地反动武装的袭击,为了减少冲突,行军时不得不尽量分散开来,悄悄地行进。

为了把目标缩短一些,钟赤兵让人把担架收了起来,他咬紧牙关,坚持着,用双拐一瘸一拐地迈过去。

后来,根据他的警卫员回忆,钟赤兵在翻越雪山的时候,也没坐过担架,坚持自己不让人抬,靠双拐一瘸一拐地慢慢爬,常常还会从山顶上滚下来。

就这么着,钟赤兵凭着自己那股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心,战胜了普通人都难以忍受的困难和折磨,最终平安抵达了陕北。

根据第12团红军战士们的回忆,当年部队长征到甘肃哈达铺,才没多久,差不多一个月不到,就有一半的战士掉队牺牲掉了,等到到了陕北时,整个团只剩下了473个人。

由此可推,只有一条腿的钟赤兵,翻越雪山、穿越草地,靠着坚韧的意志走过了长征,这得有多大的毅力啊!虽然长征途中困难重重,但坚强的钟赤兵也迎来了幸福的爱情。

在干部休养连里,有个女战士叫危秀英,她和钟赤兵一样出身贫寒,但心怀坚定的革命信念。

在休养连里,危秀英亲眼目睹了钟赤兵用一条腿走完长征路,这份精神让她非常感动。每次队伍休息的时候,她总会主动跑到钟赤兵身边,细心照料他。

在那艰难困苦的环境里,为革命奋不顾身的两颗心逐渐擦出爱的火苗,他们俩也逐步走得更近。

1935年12月,跟着长征一块走过来的两个人,和另外25对长征夫妇一块,在瓦窑堡举行了既庄严又有特别意义的婚礼,正式成了夫妻。

经过长征的磨炼,钟赤兵变得更加成熟稳重,成为一名优秀的革命干部。1937年,在毛泽东的亲自安排下,钟赤兵去了苏联疗养学习,学成归来后,为全国解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啊,总是充满了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戏剧性”巧合呢,真是让人感叹。

1955年,40岁的钟赤兵已经当上了新中国的中将,这回又回到贵州,担任省军区的司令员。

那年春节,钟赤兵遇到了他的“老冤家”王家烈。

这次见面,王家烈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当年那个称霸一方的“贵州王”,而是来参加座谈会的民主人士。

碰到钟赤兵,王家烈对他并不算熟悉,他先是走到那位独腿将军面前,深深地行了一礼,还随口简单说了个自己是谁。

两人相互握手,气氛还挺融洽,王家烈顺势关心地问:“请问将军尊姓大名?右腿怎么搞成那样?”钟赤兵笑着应道:“敝人姓钟,名赤兵。腿嘛,是被贵军的双枪兵在娄山关借走了,也不知道先生您啥时还的?”

王家烈一听,脸上带着愧疚,双手托在胸前,连声说道:“久仰,久仰!罪过,罪过!早就听说将军的大名,还请钟将军别见怪呀。”钟赤兵笑着回应:“王老先生,这些事都已经过去了,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今后咱们还要一块合作,一起商量治黔的大事呢。”王家烈听了,略微愣了一下,但随即被钟赤兵那宽广的胸怀打动了,他眼眶都湿润了,紧紧拉着钟赤兵的手,连声称赞,还满心感叹钟将军的宽宏大量。

这就是钟赤兵,坚韧不拔,毫不低头。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