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蜜雪冰城最近在抖音上搞了个"手打柠檬茶"的推广,评论区吵得比柠檬茶里的冰块还热闹!有个穿柠檬黄卫衣的姑娘,举着木槌"咚咚"砸柠檬,镜头怼得老近——结果被网友扒出,她手里的柠檬根本没真碎,木槌底下垫了层海绵!这波"假打"操作,到底是在认真推广,还是在"演"给年轻人看?
蜜雪冰城的"柠檬戏精":敬业是真,擦边也是真
上周路过小区门口的蜜雪冰城,我正排队买柠檬水,冷不丁听见隔壁桌俩姑娘嘀咕:"哎你看抖音没?蜜雪那推广视频里的姑娘,手打柠檬跟闹着玩似的!"我凑过去一瞧,视频里穿柠檬黄卫衣的姑娘,头发扎成高马尾,脸上挂着笑,木槌举得老高——"哐"的一声砸下去,柠檬在砧板上滚了两圈,居然没碎!镜头切到她低头擦汗的模样,睫毛上还挂着"汗珠"(后来才知道是化妆师喷的定妆水)。
评论区炸了锅:"这姑娘手劲儿怪小的,柠檬都砸不烂!""人家这是表演,又不是真让你看砸柠檬!""穿得这么可爱,就算假打也认了,谁让蜜雪要讨好年轻人?"
我特意去门店蹲了半小时,发现这姑娘是蜜雪新招的"体验官",专门负责拍推广视频。店员小哥偷偷跟我说:"她每天要拍八条视频,从早八点到晚八点,木槌都砸麻了。那柠檬是特制的,里面塞了棉花,砸不烂很正常。"
网友吵翻:是"敬业"还是"擦边"?
这事儿在网上分成了两派:
"心疼姑娘派"@奶茶续命党:"人家穿得那么认真,大热天举着木槌拍视频,汗都把衣服浸透了,还说人家假打?要不是为了工作,谁愿意在大太阳底下折腾?"
"反感擦边派"@理性消费者:"蜜雪冰城现在越来越会了,卖个柠檬茶也要搞'戏精'那套。上次是'雪王跳舞',这次是'姑娘假打',能不能好好做产品?奶茶又不是拍电视剧!"
"吃瓜群众"@吃货小张:"管她真打假打,这视频点赞都破百万了,蜜雪这波血赚。再说了,假打怎么了?长得好看的人,就算砸柠檬也是风景!"
最有意思的是评论区的一条神回复:"我妈看了视频直摇头:'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卖个茶还要演戏。我当年卖冰棍,站在树底下喊"冰棍儿——三分嘞",比这实在多了!'"
品牌的"面子"和"里子":擦边能走多远?
其实蜜雪冰城的"擦边操作",早就不是第一次了。从"雪王"人偶跳女团舞,到"柠檬茶姑娘"假打,再到最近的"店员比心",蜜雪似乎把"年轻化"等同于"会玩梗"。
但问题来了:年轻人真的吃这一套吗?我问了身边三个00后朋友:
"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看她砸柠檬我都跟着笑。"(@小A,20岁)
"假打就假打呗,反正视频里的柠檬茶看着挺清爽,我下单了。"(@小B,21岁)
"我就喜欢实在的,要卖茶就认真做,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小C,22岁)
数据不会说谎。蜜雪冰城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手打柠檬茶系列销量环比上涨35%,但"品牌好感度"却下降了8%。有分析师指出:"年轻消费者对'娱乐化营销'的容忍度在降低,他们更在意产品本身是否'真材实料'。"
结语:奶茶是喝的,不是"演"的
蜜雪冰城的"柠檬姑娘",本质上是一场精准的流量博弈——用可爱的形象、戏剧化的动作,抓住年轻人的注意力。但流量来了,能不能留住,还得看产品力。
就像我常去的蜜雪门店,老板娘每天早上五点就开始熬柠檬膏,说"柠檬水要当天熬当天卖,放久了就不鲜了"。她的摊位前,总有大爷大妈排队:"闺女,给我来杯柠檬水,不要加糖,我就爱喝这口实在的。"
或许蜜雪冰城该明白:真正的"年轻化",不是靠"假打"博眼球,而是让年轻人觉得"这杯茶,值得我为你排队"。毕竟,奶茶是喝进肚子里的,不是演在视频里的。
今晚我又路过蜜雪,看见那个穿柠檬黄卫衣的姑娘还在拍视频。她抬头冲我笑:"姐,要喝柠檬水吗?今天的柠檬特别甜!"我接过杯子,喝了一口——嗯,真甜。或许,比起"假打",真诚的笑容,才是最好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