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突然就拐弯了?
7月24号那天,中南海里一通谈话,让欧洲人心里发虚,美国人嗓门拔高,冯德莱恩的脸色,从战略自信一路掉到这题我真不会。
要是事发前几天,你在欧洲街头随机拦个外交官,问问欧盟准备好了吗,保不齐他还能挺着嗓子说几句我们将坚定维护规则秩序。
可等冯德莱恩真的落地北京那一刻,她嘴上还在说中欧峰会是重要契机,手却已经开始翻包找降压药。
事儿从哪说起都像是绕圈子,可要真回溯,线头大概得拉回到7月23号。
当天下午,特朗普刚在白宫跟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碰完头,就在人前秀了一波亲中表态:中美关系,现在很好。
这话搁谁嘴里都行,搁他嘴里,听完只想问一句:你确定不是为了抢中欧流量吗?
可笑归笑,气氛真没那么轻松。
因为就在第二天,冯德莱恩和科斯塔双双抵京,中方火力全开、毫不遮掩,一开口就是欧盟现在该做抉择了。
没铺垫、没寒暄、也没给什么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一套虚词扯皮。
全是硬话。
这时你再回头看特朗普的节奏,就有种看人演脱口秀的错觉。
他抛了三个消息:
一是声称中美贸易谈判已经可以收尾了,想立人设:谈得成,是我的能耐;谈不成,是你们中方不配合。
二是宣布:以后美国不搞个别谈判了,统一最低15%关税。
这架势就像餐厅菜单换了,直接变成你爱点不点。
三是捅了个美欧关税协议即将达成的消息,结果欧盟这边马上出来拆台,说:咱还没签呢!
白宫发言人也很配合,打回去一句:总统不说话,那就都是八卦。
说到底,特朗普就是个情绪控场高手,他不在乎你听没听懂,只要你别有时间听别人说话就行。
这回中欧握手,他急了,急到自己跟自己开会都要插播一句我和中国关系很好。
而中方呢,脸上的表情没变,话却说得更直白我们给过你们时间了,现在轮到你们选了。
还附带三条明确的框架线:
互相尊重、合作处理分歧、多边主义。
不是演讲稿,是谈判条件,翻译过来就是:你要真还想坐在桌子边,就别再跟着美国屁股后面转了。
说到底,这不是一场外交拜访,这是个送分题,你写错答案只能怪自己。
当年马克龙还叫嚷着要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结果换来反倾销调查,一通精准制导。
欧盟这会儿再打什么友好旗号,中方心里门儿清,嘴上没拒绝,手里刀子已经架在协议页边上了。
冯德莱恩当然也不是没脑子的人,她知道这趟行程的戏份得演全,但剧本不能写得太假。
她需要带回点东西,不然回到欧洲就等着被媒体围着问:你是去走亲戚还是去认错的?
可最讽刺的,还得是美国那头的节奏。
特朗普不停喊话,甚至连菲律宾可以跟中国搞好关系这种词都能从他嘴里蹦出来,这事儿搁以前简直是外交禁句。
可现在,没人信他是友善的,大家都懂,他就是想抓紧时间下台阶。
这场戏演了四个月,美欧谈崩、协议取消、强征30%关税……绕了一圈,现在说要变成15%,欧盟还得额外开放市场换这个友情价?
从零变一,还得自带甜点,这买卖欧盟哪能不觉得亏?
更让人感慨的是,特朗普想靠和中国达成协议体面收场,而中国这边呢?
压根没打算搭理这份好意,连句模棱两可的期待未来合作都吝啬得不想说。
这局棋,到这已经很清楚了:冯德莱恩来访,不是外交握手,是被动破局;特朗普喊话,不是和解信号,是姿态求生;中方回应,不是冷处理,是立规矩。
而欧盟,还真得想清楚一句话:跟着美国,你被加税;走向中国,至少还能谈。
下一回合要开打的,是8月1号美国正式开始执行对欧盟加征关税的日子。
到那时候,就别说选项,那就是后果。
冯德莱恩能不能带着点成果回家?
这不急着问,我们先看看她是不是还能挺直腰板走出北京大门。
至于特朗普嘴里的那个中美协议,你要真信,那可能你还信星座能治病。
这盘棋,三方都不傻,谁急谁输。
冯德莱恩这次扛得住舆论?
还是回家继续甩锅?
反正刀已经架脖子上了,接下来怎么下嘴,全看她有没有那个胆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