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异常紧张,美国作为超级大国,面临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双重挑战。乌克兰冲突持续僵持,台海局势因美国对台湾的支持而日益升温。
美国专家罗伯特·法利在《19FortyFive》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若美国需同时与中俄作战,美军将优先考虑台海战局,并联合所有盟友对抗中国。这一观点引发了广泛讨论,涉及美国军事战略的优先级、盟友协调能力以及两线作战的风险。
当前国际局势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美国在维持其全球主导地位的同时,面临中国和俄罗斯的崛起带来的多重压力。乌克兰冲突和台海紧张局势成为两大焦点,考验美国在多战线应对的能力。
自2022年爆发以来,乌克兰冲突已持续三年多。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2025年6月的数据,俄罗斯在战场上占据约18.8%的乌克兰领土,但伤亡惨重,预计2025年夏季将达到100万伤亡的里程碑。
俄罗斯依靠能源出口,每日收入约5亿美元,经济韧性超出西方预期,卢布保持稳定,外汇储备充足。但西方制裁预计到2025年底将使其经济损失达1.3万亿美元。北约通过武器、情报和经济援助支持乌克兰,但内部对进一步介入的分歧加剧,部分成员国担忧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可能引发核风险。
2025年5月28日,乌克兰代表团表示,俄罗斯提出的停火条件为“非启动项”,谈判陷入僵局。根据《俄罗斯事务》2025年6月25日报道,俄罗斯在过去一个月净占领216平方英里,但乌克兰在库尔斯克地区仍保有5平方英里的立足点。美国暂停部分武器供应,如防空导弹和炮弹,反映出其在资源分配上的谨慎态度。
在亚太地区,台海局势因美国对台湾的支持而显著恶化。2022年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后,中国加大了对台湾周边的军事演习力度。
根据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2025年6月30日的报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2025年初多次进行联合战备巡逻,1月2日有22架军机参与,其中18架越过台湾海峡中线。
台湾则通过军事演习提升防御能力,2025年1月8日举行海军演习,测试无人机和导弹艇。台湾总统赖清德在2025年3月13日发表讲话,将中国列为“外国敌对势力”,并宣布恢复战时军事法庭,以应对中国可能的间谍活动。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显著加速。根据美国国防部2024年12月发布的《2024中国军力报告》,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海军舰队,舰艇数量超过370艘,并在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取得突破。这些能力使中国在西太平洋具备挑战美国及其盟友的实力。2025年2月26日,解放军在台湾西南40海里处进行联合演习,涉及22架飞机和多艘军舰,台湾指责其破坏国际规范。
美国的战略调整
美国在2022年10月发布的《国家防御战略》中提出“综合威慑”概念,强调通过军事、情报和外交手段应对中俄威胁。2023年10月,美国国会战略态势委员会报告指出,美国需为同时与中俄作战做准备,建议扩大常规和核力量。这一报告未明确优先战区,但台海因其地理位置和经济重要性成为战略考量的核心。
美国通过“四方安全对话”(Quad)和与日本、澳大利亚、菲律宾的军事合作,构建抗衡中国的联盟网络。但乌克兰冲突分散了美国资源,迫使其在欧洲和亚太之间作出艰难抉择。
罗伯特·法利在《19FortyFive》文章中提出,若美国需同时与中俄作战,美军将优先考虑台海战局,并联合所有盟友对抗中国。他认为,美国具备两线作战的能力,因欧洲和亚太战场所依赖的军种不同,资源分配可实现优化。在欧洲,北约盟友的陆军和空军将主要应对俄罗斯;而在亚太,美国将投入海空力量,联合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盟友的海军,共同对抗中国。
法利的观点基于台海的战略重要性。台湾位于第一岛链核心,控制台湾意味着掌控西太平洋的战略通道。根据CFR 2025年6月30日的分析,若中国控制台湾,将重塑亚太战略平衡,威胁美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和经济利益。
台湾还是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节点,2024年生产了全球约60%的芯片,任何冲突都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动荡。美国通过《台湾关系法》承诺协助台湾自卫,2024年9月25日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台军售持续增加,包括F-16战机和反舰导弹。
在欧洲,北约的强大军事力量为美国提供了战略缓冲。北约拥有30个成员国,其海军和空军规模远超俄罗斯。根据CSIS 2025年1月26日的报告,北约的常规军力在数量和质量上对俄罗斯形成压倒性优势,美国可通过后勤和情报支持减轻直接参战压力。
相比之下,亚太地区的盟友体系较为分散,日本和澳大利亚虽有一定军事实力,但不足以独立应对中国,韩国则因国内政治变化可能在台海问题上保持中立。因此,美国需在亚太发挥主导作用,优先部署航母战斗群和两栖作战部队。
法利强调,美国将联合所有盟友参与台海战局。英国和法国在印太地区有海军存在,日本和澳大利亚是美国在亚太的核心盟友。2025年3月27日,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报告指出,中国在南海部署新型登陆舰,显示其准备可能的台湾行动。
但盟友参与台海冲突面临诸多限制。中国是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贸易额占全球12%。欧洲国家若介入台海,可能面临中国经济报复,国内经济将受重创。日本和澳大利亚虽可能支持美国,但其军事实力有限,难以改变战局。
法利的乐观评估引发争议。俄罗斯在乌克兰的韧性显示其军事和经济能力不容小觑,北约虽强大,但俄罗斯的核武库和战术能力仍构成威胁。美国若优先台海,可能削弱对欧洲的支持,导致北约在面对俄罗斯时陷入被动。此外,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和高超音速武器对美国航母和基地构成威胁。
2024年12月17日,美国国防部报告,解放军的导弹射程覆盖第一和第二岛链,美国在亚太的军事设施易受攻击。法利的“速胜论”忽视了这些不对称劣势,认为增加海空兵力即可取胜,过于乐观。
中俄均为核大国,任何冲突升级都可能引发核风险。俄罗斯在乌克兰冲突中多次暗示使用战术核武器,中国则在2024年《国防白皮书》中强调核威慑的重要性。美国若在台海采取激进行动,可能刺激中俄加强核合作,增加全球安全的不确定性。
美国国内对两线作战的支持度存疑。2025年6月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58%的美国民众反对增加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72%认为应优先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若台海冲突爆发,公众可能对卷入另一场战争持保留态度,限制政府的战略选择。
罗伯特·法利的观点为美国在应对中俄双重挑战时提供了战略视角,但其乐观假设忽视了两线作战的复杂性和风险。台海的战略重要性无可否认,但美国需谨慎权衡资源分配、盟友协调和核风险。2025年的全球安全局势充满不确定性,美国的抉择将深刻影响未来格局。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