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热门搜索: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朝鲜人怎么找对象?朝鲜妇人:男人们都组队去集市上找勤劳的了

发布日期:2025-10-08 03:43 点击次数:105

#热问计划#在朝鲜传统观念里,男人负责在外打拼,女人在家相夫教子。然而,一句看似平常的话却透露出这个封闭国度正在发生的巨变——“现在男人们都跑去集市上找勤劳的了”。

经济变局中的女性崛起

平壤街头那些摆摊卖菜的朝鲜妇女,谁也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场社会变革的主角。90年代初,朝鲜人还习惯政府配给制度。粮食、日用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虽然不算丰富,但生活基本有保障。

好景不长。到了1997年,全国仅有6%的人口还能从配给制中取得粮食,而且数量相当有限。1998年1月,朝鲜政府直接宣布配给制度已无法为国民提供粮食,民众需要自行收集粮食。

这个转折点来得太突然。许多男性还在等待政府工作岗位安排,女性们却已经开始行动了。她们拎着篮子走向集市,开始了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生意”。

卖点自家种的蔬菜,倒点从中国过来的小商品,甚至帮人代工缝纫活儿。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买卖,却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整个朝鲜社会格局。

自从1994年”苦难的行军”以来,朝鲜配给制度趋于瘫痪,农贸市场、城市摊贩等非正规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朝鲜当局对这些灰色地带的经济活动采取默许态度,因为他们也意识到,如果完全禁止,可能引发更大社会问题。

女性们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令人惊讶的适应能力。她们学会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时候该躲避检查,什么时候可以大胆经营。她们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网络,从供货商到顾客,从运输到储存,每个环节都被打理得井井有条。

韩国统一研究院研究显示,朝鲜70%以上家庭收入来自女性,她们主要在近年来激增的灰色市场上从事商贩工作。这个比例高得让人吃惊,要知道,在传统朝鲜社会里,女性角色一直被局限在家庭内部。

与此同时,男性们处境变得相当尴尬。他们中大多数要么在军队服役,要么在政府机关工作,月薪微薄得可怜。朝鲜政府部门职位月薪大约在2000-6000朝鲜圆,而市场上一公斤大米价格就要8490朝鲜圆。这意味着,一个月正式工作收入连买一斤大米都困难。

这种经济地位逆转,直接改变了朝鲜家庭权力结构。过去,丈夫是家里经济支柱,妻子需要依赖丈夫收入过日子。现在情况完全颠倒了,很多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变成了妻子的小生意。

朝鲜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女盟在奔跑,劳动党坐着观望,社劳青站立不动”。这里的”女盟”指朝鲜民主女性同盟,“社劳青”则是代表男性的青年组织。这句话虽然有些夸张,但生动反映了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活跃程度。

女性经济地位提升,也直接影响了她们对婚姻的态度。过去,朝鲜女性很少主动提出离婚,即使遭受家庭暴力也多选择忍耐。但现在情况不同了,有了经济独立能力的女性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婚姻关系。

这种思想观念转变,从一些朝鲜妇女的抱怨中就能看出端倪。她们开始公开表达对丈夫赚钱能力的不满,甚至用”整天都不开的灯”这样的比喻来形容那些经济上无能的男性。

恋爱文化的时代变迁

如果说经济变化是推动朝鲜社会转型的物质基础,那么恋爱文化变迁则更像是这场变革在精神层面的体现。朝鲜年轻人的恋爱方式经历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90年代以前的朝鲜,恋爱这件事几乎被严格禁止,特别是在学校和军队里。那个年代的朝鲜大学校园里,你很难看到成双成对的情侣,因为一旦被发现谈恋爱,轻则警告处分,重则可能影响毕业分配。

当时社会氛围极其保守,甚至连性教育都是绝对禁区。一些从朝鲜来到韩国的脱北者回忆说,当他们看到韩国学校里竟然有老师在课堂上公开讲解性知识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眼睛。

既然不让自由恋爱,朝鲜人是怎么找对象的呢?答案是相亲,而且是非常正式的相亲。一般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双方家长先了解情况,觉得合适了再安排年轻人见面。朝鲜人恋爱很谨慎,与自由恋爱相比,他们更喜欢经过中间人介绍认识相亲对象,并择一佳婿相伴终生。

这种相亲文化有个特点,就是非常严肃。朝鲜女性不会轻易跟相亲对象确定恋爱关系,除非确信对方就是自己要携手共度一生的人。

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通过相亲认识的情侣,他们的约会方式也和现在大不相同。朝鲜没有可供青年人谈恋爱的地方,他们的约会也不在电影院或餐厅,而是两人肩并肩在黑暗中一直散步。

转折点出现在90年代中后期。经济困难让政府无暇顾及年轻人的感情生活,社会管控自然也就松动了。更重要的是,外来文化开始悄悄渗透进朝鲜。“韩流”是指90年代中期后,以韩国影视剧和韩国流行音乐为核心的韩国大众文化及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的大规模对外输出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虽然朝鲜官方严格控制外来文化传播,但年轻人总有办法接触到这些内容。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弄到装有韩剧的U盘,然后偷偷在家里观看。这些电视剧里展现的恋爱方式,对朝鲜年轻人产生了巨大冲击。

韩剧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朝鲜年轻人开始模仿剧中人物的行为方式,男生学会了给女朋友庆祝”交往百日纪念”,女孩子也开始称呼年长的男友为”哥哥”。

更重要的推动力来自最高层的示范效应。2012年7月,金正恩带着妻子李雪主一同出席公开活动,这是李雪主首次在正式场合公开亮相。金正恩与祖父金日成和父亲金正日不同,上台后频繁携夫人李雪主参与国内外事务,强化”第一夫人”角色。

李雪主挽着丈夫手臂出现在镜头前,这个简单动作在朝鲜社会产生了巨大象征意义。它向全世界,更重要的是向朝鲜民众宣告: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可以公开展示的,恋爱和婚姻是值得庆祝的美好事物。

有了领导人的示范,朝鲜年轻人的胆子也大了起来。街头开始出现手挽手的小情侣,公园里也能看到约会的年轻人。滑冰场、游乐园这些地方成了新的约会圣地,年轻人们不再需要只在黑暗中偷偷约会了。

择偶标准的根本性转变

朝鲜男人现在最喜欢的女朋友类型不再是”大家闺秀”,而是”市场女强人”。回到二十年前,朝鲜择偶标准还相当传统,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刻板。

那时候,朝鲜女性心目中的理想伴侣被称为”第一等新郎”——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入过党、完成服役且有大学学历。这样的男性在当时简直就是”香饽饽”,一旦有这样的优质男性到了适婚年龄,各家各户都会争着抢着给自家女儿预定相亲名额。

那个年代的择偶观念,说白了就是看出身、看背景、看政治地位。如果你父亲是军官,母亲是教师,再加上自己有个体面的工作,那恭喜你,你已经进入了择偶市场的第一梯队。

在朝鲜,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求婚礼物是手机,求婚戒指退居第二位。这个细节很有意思,说明即便是在相对保守的朝鲜,年轻人价值观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手机代表着与外界的联系,代表着现代生活的便利,而这种实用主义倾向正是择偶观念变化的一个缩影。

时间拨到现在,情况发生了180度大转弯。“第一等新郎”标准已经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所谓的”三外”男性——在国外留过学、在外贸行业工作、出国机会多的男性。这个变化看似简单,实际上反映了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新洗牌。

当朝鲜女性发现自己能够通过市场买卖挣到比丈夫更多的钱时,她们对男性的期待自然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女性需要依附于男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关系,现在她们更看重的是男性能否为家庭带来实际的经济收益。

“三外”男性之所以受欢迎,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高的政治觉悟,而是因为他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外贸生意,能够带回一些在朝鲜市场上稀缺的商品。一个能够从中国带回最新款手机的男性,比一个在政府机关坐办公室的男性更有吸引力。

更有趣的是男性择偶标准的变化。过去,朝鲜男性最看重的是女性的出身和容貌,现在他们更关注的是女性的赚钱能力。“贤外助”这个词在朝鲜有了全新含义,不再是指那些能够协助丈夫应酬社交的女性,而是指那些能够在市场上独当一面的女性。

有个朝鲜妇女曾经这样总结现状:“现在男人们都跑去集市上找勤快能干的媳妇了。”这句话听起来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反映了一个趋势。男性们开始主动观察那些在市场上经营有方的女性,他们会留意哪个女商贩的生意做得红火,哪个女性在讨价还价时显得干练精明。

这种变化背后的心理其实不难理解。当一个男性发现自己的月薪连买几斤大米都困难时,他自然会对那些能够通过小生意养活一家人的女性刮目相看。

社会结构性变化的深远影响

站在今天回望朝鲜社会的这场”性别革命”,你会发现这远不仅仅是女性地位提升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正在朝着各个方向扩散,最终可能会改变整个朝鲜社会的面貌。

最直观的变化是朝鲜女性离婚态度的转变。过去,朝鲜女性宁可忍受家庭暴力也不愿意离婚,主要原因是经济上的依赖和社会压力。现在情况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据韩国律师协会对一些朝鲜女性的调查显示,离婚的主要原因正在从传统的”性格不合”转向”经济无能”。这个变化意味深长,说明朝鲜女性对于婚姻的期待正在从情感依附转向经济合作。

这种变化对朝鲜的男性来说无疑是巨大挑战。传统朝鲜男性从小就被教育要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要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要保护和照顾家庭。现在他们发现,妻子比自己更能赚钱,孩子的教育费用主要靠妻子的生意来支撑,甚至连家里的大件物品也是妻子通过贸易赚钱买来的。

但有趣的是,新一代朝鲜男性似乎正在适应这种变化。他们开始学会欣赏妻子的商业天赋,甚至主动承担更多家务劳动,以便妻子能够专心做生意。

这种性别角色的重新定义正在推动朝鲜社会结构的变化。在传统朝鲜社会中,女性的角色仅限于家庭,但现在女性正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朝鲜的女性积极参与各行各业的工作,其中不少女性也担任着重要的职务。

“女盟在奔跑,劳动党坐着观望,社劳青站立不动”这句话虽然有些戏谑,但确实反映了女性组织在推动社会变革中的活跃程度。

这种变化正在催生新的社会分层。传统朝鲜社会分层主要基于政治背景和出身成分,现在经济能力正在成为一个新的分层标准。那些在市场经济中表现出色的女性,不仅在家庭中获得了更高地位,在社会上也开始受到更多尊重。

越来越多的朝鲜家庭开始重视女儿的教育,特别是那些与商业和贸易相关的技能培训。过去,朝鲜家庭更愿意把有限的教育资源投资在儿子身上,现在他们发现女儿的教育投资回报率可能更高。

与邻国韩国的对比也很有意思。韩国女性虽然在法律上享有平等权利,但在实际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职场歧视、家庭负担、社会偏见等问题依然存在。相比之下,朝鲜女性虽然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中,但她们在经济活动中获得的自主权可能比韩国女性更大。

这种对比提醒我们,社会进步的路径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多样化。朝鲜女性地位的提升不是来自法律条文的规定,也不是来自政府政策的推动,而是来自经济现实的倒逼。这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可能比”自上而下”的改革更加深入和持久。

随着市场经济因素的进一步发展,女性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可能会进一步巩固。这不仅会改变朝鲜的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也可能会影响朝鲜的政治和文化发展方向。

朝鲜女性已经不再是被动的历史参与者,她们正在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这场静悄悄的”性别革命”,可能比任何政治宣言都更能说明朝鲜社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

在朝鲜的集市上,在那些忙碌的女商贩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个人命运的改变,更是一个社会转型的缩影。当女性掌握了经济大权,当男性学会了适应新的家庭模式,这个曾经极度保守的社会展现出了令人意外的变化能力。

这种变化会持续下去吗?朝鲜的未来会因此走向何方?你觉得这种经济地位的逆转,会最终彻底改写朝鲜的社会结构吗?

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