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这几年,咱们普通老百姓都觉得,那股从大洋彼岸吹过来的风,是越来越有股子凉飕飕的劲儿了。美国那边,动静是真不小,今天给你拉个单子,明天给你搞个法案,感觉是把压箱底的家伙事儿都掏出来了,就差直接指着鼻子说要跟你掰手腕了。
但人有时候就是得静下来,自己跟自己聊聊。你把这些事儿摊开来,一点点捋,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一个看起来气势汹汹,恨不得一口把我们吞了,但偏偏又没那个牙口,一拳抡过来打不到要害的美国,对咱们现在这个节骨眼上的中国,可能还真不是什么纯粹的坏事。这事儿,有点像咱们老祖宗说的那个“塞翁失马”,你以为丢了匹马是倒霉,谁知道它后头还给你领回来一群呢。
就说这科技上的事儿吧,一开始,那心真是提到嗓子眼了。谁还记不得华为被断供芯片那会儿?真的,满世界都替它捏着一把汗,感觉这坎儿太大了,过不去了。美国的想法明摆着嘛,就是要掐住你的喉咙,让你在高科技这片地上永远只能当个跟班的,捡点他们吃剩下的。
可是呢?谁也想不到。这一拳打下来,是疼,但更重要的是把我们彻底给打醒了。咱们骨子里头,其实一直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以前可能太平日子过久了,有点懈。这一下可好,彻底给激活了。全国上下,从庙堂到江湖,心里都憋着一口气,依赖别人的路,走不通,也走不远,那行,咱们自己干!
结果呢?你看看这两年,咱们自己家的技术,那发展的速度,简直跟坐了火箭一样。就今年上半年那个龙芯3C6000,这就是一个最响亮的耳光,直接甩回去了。这颗“中国芯”,从里到外,从设计到制造,不掺任何国外的水分,你用它办公、搞人工智能、做专业设计,都能扛得住。这就是底气,是那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踏实感。
这还不是一个点上的突破。复旦那个“破晓”闪存,快得让国际上那些主流产品连车尾灯都看不着,外媒自己都承认,这性能领先了美国最新的技术好几代。你说说,这不是活生生的把压力变成动力是什么?
现在形成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局面,美国越是在哪个领域卡我们脖子,我们就越是在哪个领域玩了命地往前冲。正是这种没完没了的外部压力,像个X光机一样,把我们自己的短板照得清清楚楚。以前,有些企业可能还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那种懒汉思想,觉得花钱能办的事儿,干嘛自己费那个牛劲。现在好了,人家不卖了,大家才猛然醒悟,核心技术这东西,是国之重器,是看家本事的家伙,必须攥在自己手里。从鸿蒙系统杀出一条血路,到麒麟芯片的回归,再到我们自己的大飞机冲上云霄,探索星辰大海的脚步也越来越稳,自主可控的版图,就这么一块一块地,被硬生生给点亮了。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在全球那套霸道的做派,在客观上,竟然还帮咱们扫清了不少潜在的障碍。咱们现在是什么阶段?民族复兴的冲刺阶段。这会儿最需要什么?一个安安稳稳搞建设的环境。最怕什么?四面树敌,到处起火,被乱七八糟的事儿牵扯精力。可美国的所作所为,简直就像个“清道夫”。
你先看北边。俄乌一打起来,美国跟俄罗斯那就算是彻底撕破脸了,制裁的大棒子挥得跟风火轮似的。这么一来,美国的战略重心一下子就被牢牢地吸在了欧洲,吸在了对付俄罗斯这件事上。那俄罗斯呢?在巨大的经济压力下,它除了把目光投向东方,还能怎么办?
它需要一个稳定可靠的伙伴,帮它消化能源,给它提供市场和技术。而我们,正好有这个能力。一来二去,中俄的能源合作、贸易往来,那不就水到渠成了嘛。这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实打实的经济利益,更关键的是,我们北边的战略压力,一下子就降到了几十年来的最低点。我们能腾出更多的手,专心致志地处理自己的核心关切。
你再把眼光挪到西南边。印度这几年,心思活络得很,边境上总想搞点小动作,还特别积极地凑到美国的那个“印太战略”里去,想干嘛?不就是想在背后牵制我们嘛。可是,美国这个“盟友”,翻脸比翻书都快。嘴上喊着哥俩好,下手可黑着呢。
就今年8月,美国说你印度买俄罗斯石油了,反手就对印度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最高加到50%。这一下,直接打在了印度的命门上,预计影响的出口额高达几百亿美元,甚至可能把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都给拉下来快一个百分点。
你想想,印度那些严重依赖美国市场的出口企业,订单一夜之间就没了,出口量估计得掉个两三成。自己家里后院都起火了,经济被搞得焦头朗额,它哪还有那个闲心和精力,在外面给我们找麻烦?那个所谓的“印太战略”,也就成了个听着热闹的空壳子。他们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怎么接住美国这记重拳。
还不光是印度,其他一些新兴国家也没跑了。比如巴西,也是今年8月,美国毫无征兆地就宣布对巴西的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巴西的农业、化工、矿产,这些顶梁柱产业,全都挨了一闷棍。
就说巴西人最骄傲的牛肉,预计出口损失就得10亿美元。巴西北边的渔民更是惨,七成多的海鲜都卖给美国,关税一来,渔船只能趴在港口里生锈,渔民看着大海只能掉眼泪。
被美国这么一通折腾,这些国家怎么办?只能赶紧找新的出路啊。而庞大又稳定的中国市场,在他们眼里,不就是“救命稻草”嘛。你看巴西现在,拼了命地想跟我们搞合作,盼着能把他们的鱼、腰果这些好东西卖到中国来。本来嘛,大家在国际市场上可能还是竞争对手,现在被美国一顿敲打,反而一个个都主动凑过来要跟我们搞好关系。这不就在无形之中,大大优化了我们的外部发展环境吗?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美国虽然看着挺吓人,但它的招数,对我们来说,并不能造成那种致命的伤害。它想用关税打压我们的造船业,可我们大连船厂的巨轮照样下水,技术还越来越牛。
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根扎得够深,核心的产业链、关键的技术,都抓在自己手里。美国的制裁,说白了,最多就是让我们在短期内多花点钱,多绕点路,多费点劲,但它阻断不了我们往前走的那个大势。这几年的贸易摩擦,就是最好的例子。表面上看,我们有些行业是受到了冲击,但从战略层面看呢?我们收获的是整个国家的产业升级,是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和内部凝聚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很微妙,也很关键的时期。时间和空间,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一个强势,但又无法真正一拳把我们KO的美国,恰恰就在这个阶段,扮演了一个极其特殊的角色。
它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弱点在哪,然后发了狠地去补;它又像一个“人形挡箭牌”,在国际上吸引了最多的火力和注意力,反而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发展喘息之机;它更像一个强效的“催化剂”,用巨大的外部压力,倒逼着我们把改革和创新的油门踩到了底,把命运的缰绳,更紧地攥在了自己的手里。这么一看,眼前的这些风浪和挑战,又何尝不是铺向未来的,一块块坚实的垫脚石呢?